“文心墨韵”徐福山书画展
主办单位:
郭沫若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
展览时间:
2016年9月20日——2016年10月10日(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郭沫若纪念馆西院展厅
2016年9月20日下午,“文心墨韵”徐福山书画展在郭沫若纪念馆开幕。郭沫若纪念馆馆长赵笑洁受主办单位郭沫若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的委托主持此次画展开幕仪式。
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等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院、国家画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80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展览前言:
徐福山是我中国艺术研究院同事,常见面,也零星看过他的画、书法和古体诗,感觉不错。真正对徐福山书画有比较理性的了解,是2013年春观看了他在恭王府举办的画展。福山的画走的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其绘画主要以大写意花鸟为主,他遣物造象如同指挥千军万马,人、物得其所,花鸟得其宜,故其画境界不凡。福山喜欢刚健硬朗的意象,譬如菊花、兰花、海涛、松树、仙鹤等,尤喜苍鹰、风竹、老梅等,此福山心象也;他笔墨简洁,往往三两笔即直逼事物本质,没有冗余繁杂。福山笔下的苍鹰虽千姿百态,或在山,或在林,或高飞,或栖止,但都有傲睨万物的气概,不苟同流俗的勇气。福山的风竹也很有个性,在他笔下风与竹相击相搏,风愈烈,愈可彰显竹之高节。福山有题风竹诗道“任凭北风烈,挺拔显高节。历经四时风,不改真本色。”福山笔下的梅花,铁骨铮铮,不为桀存,不为尧亡,于深山之中,花开花落。他有诗道“独居山中多少年,修成铮铮铁躯干。不与百花争春色,敢斗风雪腊月天。”福山所写者物,所见者其心志也。苍鹰、山中老梅、风竹等,皆其内心写照。
福山于书法亦用功甚勤,故身体力行习书不倦。福山的画得益于修习书法,其画中书法用笔历历可见。其书法以章草为主,兼及其它,走刚健一路,力透纸背,呈现出朴茂的风格。
福山的诗约有两类:一、题画诗。心中景象以形象写之,成画,以语言写之,则成诗。福山的画、书、诗相得益彰,互相映衬。譬如《题梅花》“梅花烂漫香凝远,不与百花争春艳。一枝凌寒我自开,笑迎满天冰雪来。”画写梅之态,诗写梅之境,这当然更是诗人心境。二、非题画诗。或言志,或抒情,或怀古、怀人、怀乡。譬如《泰山日出》“泰山雄姿真堪誇,五岳独尊壮太华。万树千岩眉黛色,甫登岱顶已染霞。”此言志也。《三月夜宿青州宾馆》“床榻静卧闻雨声,疑是春蚕嚼叶鸣。晓来花木翠欲滴,极目远山分外明。”此抒情写景也。《回乡偶感》“屈指离乡二十年,两鬓初见霜雪染。故土情怀难忘却,一片丹心铸华年。”此怀乡也。《自作诗》“名利非所求,清风盈我袖。阅尽人间事,明月自风流。”此明心志也。
福山的成就与他丰富的阅历有关联,他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曾先后担任《艺术评论》杂志社社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编辑刊物,管理教学,领导纪念馆,工作性质不尽相同,成绩有口皆碑。虽然其所从事的管理工作颇为繁重,但书画创作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他深谙书画之道,并不斤斤计较于技巧形式,反而别具一格、大气豪迈,这就是字外之功、画外之功使然。
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美术界一批有识之士力倡传统笔墨。福山以其对中国书画的深层理解与感受,并持“文化自觉论”,在美术界高倡“中体西用”之说,且身体力行,写诗、作画、习书,走诗书画相融的艺术之路,此其高怀雅识也。中国绘画学习西方已百余年,今天或已具转变之机,福山的探索对中国美术未来发展是有益的。
——莫言
展览联系人:张宇 徐萌
联系电话:83222523
编辑\照片: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