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活动回顾
从“4.23”到“5.18”,从“世界读书日”到“国际博物馆日”,“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联合北京图书大厦推出“双城记:当‘4.23’遇到‘5.18’”系列文化活动。本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8+”联盟“为了美好——文化名人的求索之路”展览走进北京图书大厦四层阅读空间,读者在常规的阅览之外,还可以观看展览了解文化名人。展览、图书之外,“双城记”还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活动。
主题讲座
5月1日,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带来“石迹耿千秋——李四光的故事”,讲述李四光一生的故事。
5月2日,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傅光明主讲“漫谈莎士比亚与郭沫若、老舍的戏剧创作”。2024年“世界读书日”恰逢莎士比亚诞辰460周年纪念日。傅老师由郭沫若如何创作历史剧《屈原》,老舍如何写作话剧《茶馆》,引入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及其对郭沫若、老舍的影响。
5月3日,“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从“知己有恩”这方齐白石晚年的常用印讲起,讲述徐悲鸿、梅兰芳等恩师、知己、友人与齐白石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的关系。
5月4日,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程旭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分析,讲述“博物馆之城建设视野下的北京名人故居”,讨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如何对标国内外名人故居在城市博物馆策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人物类纪念馆陈列艺术是博物馆陈列语言中最为直观、最为人性、最为生动、最为原生态的城市记忆档案。研究名人故居和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语言是城市博物馆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实践,借鉴其建筑环境规划之展览与环境创意、艺术品与文创理念是我国迈入文旅时代的新挑战。
5月5日,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梁雪松于“甲辰之年话甲申”,在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80周年之际,从策展人和研究者的双重视角重温《甲申》,与观众分享它诞生的前前后后。
5月12日,“鲁迅手稿概述”,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秦硕,立足馆藏手稿分析,向观众介绍鲁迅手稿分类及价值。
互动体验
4月27日,徐悲鸿纪念馆带来“艺彩流光丝网印——猫咪与书香”。在“书的海洋”中,探索猫咪主题的印刷艺术,深入了解丝网印刷的魅力并亲手创作DIY艺术品。
5月4日,郭沫若纪念馆带来“文字的历程——传拓体验活动”,小读者通过亲手制作拓片,了解汉字从符号到文字的演变过程,体验传拓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
“漫游文化名人的音乐世界”音乐会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8+”联盟、北京图书大厦和中国音乐学院共同举办“漫游文化名人的音乐世界”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声歌系的老师同学们为现场观众带来由“8+”名人作词或者作曲的音乐作品。七首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曲目,勾勒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也让听众从另一角度了解了名人作品。漫游+名人+美好,观众+读者+听众,这是博物馆与其他媒介的一次跨界尝试。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都表示意犹未尽,纷纷上台与演员合影。
当“书香京城”与“博物馆之城”相遇,观众亦是读者,阅读=观展,通过展览、图书、讲座、演出、互动,多种方式多重解读多种角度,名人名作、文化、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在未来的一个月,“8+”联盟和郭沫若纪念馆还会带来“博物馆月”系列活动,为热爱博物馆、想要了解近现代文化名人的观众带来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