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银杏讲坛”的预告海报)
为配合“清明时节走进故居,缅怀名人”的文化活动,2023年4月3日下午,由郭沫若纪念馆主办的“银杏讲坛”第三期,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现海做了题为《<甲申三百年祭>与新农战史研究的应有取向》的专题讲座。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笑洁,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刘曦光参加讲座,讲座由郭沫若纪念馆公众教育与资讯中心主任张勇研究员主持。古代史研究所第一党支部、第十二党支部(郭沫若纪念馆党支部)全体党员、研究生院历史系2022级全体研究生和10位社会观众一同聆听了讲座。讲座之后,赵现海老师同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赵现海老师在进行讲座)
赵现海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用详实的史料阐释了《甲申三百年祭》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引发的轩然大波,进而引申出《甲申三百年祭》的“人民本位”思想及其教育警示作用。之后,赵现海老师还结合自身田野调查及挂职期间的学术经历,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转化和新农战史研究进行了整体性阐述。

(观众与赵现海老师进行互动)
赵现海老师在解读《甲申三百年祭》的同时,还就郭沫若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的本质属性进行了讲解,认为:“1945年2月,郭沫若发表《文艺与民主》一文,对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学史进行了全面批判,指出文艺作品应该描绘下层生活。作家应该自觉地从服务于人民的立场,进行写作。1946年6月,郭沫若从人民本位立场出发,明确提倡‘人民文艺’。在他看来,从人民本位创造人民文艺,关键便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赵笑洁书记进行学术点评) (为赵现海老师赠送“银杏讲坛”签名纪念印章)
最后,党委书记、副所长赵笑洁进行学术点评,并与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刘曦光共同为赵现海老师赠送“银杏讲坛”签名纪念印章。

(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讲座是郭沫若纪念馆精心打造的“银杏讲坛”第三讲,该讲坛的设立为提升公众对郭沫若的认知度,传播郭沫若的文化思想,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了良好的传播平台。